一、總則
(一)目的
爲有效預防、及時控制和消除食堂食物中毒事故及其危害,指導和規範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,保障就餐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,維護正常的就餐秩序和社會穩定,特制定本應急預案。
(二)適用範圍
本預案適用于本食堂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。
(三)工作原則
1. 以人为本,减少危害。把保障就餐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,最大程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。
2. 预防为主,常备不懈。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,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,做好应对食物中毒事故的思想准备、物资准备、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,加强培训演练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
3. 统一领导,分级负责。在食堂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,建立健全分类管理、分级负责、条块结合、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。
4. 快速反应,协同应对。加强应急队伍建设,建立联动协调机制,形成统一指挥、反应灵敏、功能齐全、协调有序、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。
5. 科学处置,依法规范。遵循科学原理,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的作用,依靠科学技术和装备,提高应急处置的科学性、专业性和有效性。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,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、权威性和可操作性。
二、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
(一)應急指揮機構
成立食堂食物中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(以下簡稱領導小組),負責組織、指揮、協調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。領導小組組長由食堂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,副組長由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,成員由食堂工作人員、醫務人員、保衛人員等組成。
(二)職責分工
1. 领导小组职责
(1)統一領導、指揮食堂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;
(2)研究決定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置的重大事項;
(3)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參與應急處置工作;
(4)發布食物中毒事故的有關信息;
(5)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任務。
2. 成员单位职责
(1)食堂管理部門:負責組織開展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,加強對食堂食品采購、加工、儲存、銷售等環節的監督檢查,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;負責組織開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,查明事故原因,提出整改措施,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;負責組織開展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,包括人員救治、現場控制、食品封存、樣品采集等。
(2)醫療機構:負責對食物中毒患者進行救治,組織專家進行會診,制定救治方案,確保患者得到及時、有效的治療;負責向領導小組報告患者救治情況。
(3)保衛部門:負責維護食堂及周邊的治安秩序,協助有關部門開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;負責對可疑人員和物品進行排查和控制,防止事態擴大。
(4)后勤部门:负责提供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、设备和资金等保障;负责组织开展食堂環境卫生整治工作,消除环境卫生隐患。
三、預防與預警
(一)預防措施
1. 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,严格执行食品采购、加工、储存、销售等环节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,确保食品质量安全。
2. 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,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,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操作技能。
3. 加强食堂環境卫生管理,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,保持食堂環境整洁、卫生。
4. 加强对食堂食品的监督检查,定期进行食品抽样检测,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。
(二)預警發布
當發現食堂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或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時,應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,並發布預警信息。預警信息包括事故的類型、危害程度、可能影響的範圍、預警級別、起始時間、警示事項、應采取的措施等。
(三)預警響應
1. 蓝色预警响应
(1)加強對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督檢查,增加食品抽樣檢測的頻次和數量;
(2)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,組織開展衛生培訓;
(3)加强对食堂環境卫生的整治,保持食堂環境整洁、卫生。
2. 黄色预警响应
(1)暫停食堂食品供應,對食堂食品進行全面檢查和檢測;
(2)組織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衛生培訓;
(3)对食堂環境进行全面整治,消除环境卫生隐患。
3. 橙色预警响应
(1)關閉食堂,對食堂食品、設備、環境等進行全面檢查和檢測;
(2)組織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衛生培訓;
(3)對食堂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整治,消除環境衛生隱患。
4. 红色预警响应
(1)關閉食堂,對食堂食品、設備、環境等進行全面檢查和檢測;
(2)組織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衛生培訓;
(3)對食堂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整治,消除環境衛生隱患;
(4)啓動應急響應,組織開展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。
四、應急響應
(一)響應分級
根據食物中毒事故的危害程度、影響範圍等因素,將應急響應分爲四級:Ⅰ級(特別重大)、Ⅱ級(重大)、Ⅲ級(較大)、Ⅳ級(一般)。
(二)響應程序
1. Ⅰ级响应
當發生特別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時,啓動Ⅰ級響應。領導小組應立即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,采取一切必要措施,全力救治患者,控制事態發展,防止次生、衍生事故發生。同時,應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,並請求上級支援。
2. Ⅱ级响应
當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時,啓動Ⅱ級響應。領導小組應立即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,采取一切必要措施,全力救治患者,控制事態發展,防止次生、衍生事故發生。同時,應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,並請求上級支援。
3. Ⅲ级响应
當發生較大食物中毒事故時,啓動Ⅲ級響應。領導小組應立即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,采取一切必要措施,全力救治患者,控制事態發展,防止次生、衍生事故發生。同時,應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。
4. Ⅳ级响应
當發生一般食物中毒事故時,啓動Ⅳ級響應。領導小組應立即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,采取一切必要措施,全力救治患者,控制事態發展,防止次生、衍生事故發生。
(三)應急處置措施
1. 医疗救治
(1)立即組織醫護人員對中毒患者進行救治,根據患者的症狀和病情,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,如催吐、洗胃、灌腸、輸液等。
(2)及時將重症患者轉送至上級醫院進行救治,確保患者得到及時、有效的治療。
2. 现场控制
(1)立即封存可疑食品、原料、工具、設備等,防止證據丟失或被破壞。
(2)對食堂進行全面消毒,消除汙染源頭。
(3)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詢問和調查,了解事故發生的經過和原因。
3. 食品封存与样品采集
(1)立即封存剩余食品和原料,以備調查和檢測。
(2)采集可疑食品、嘔吐物、排泄物、血液等樣品,送實驗室進行檢測。
4. 信息发布
(1)及時向就餐人員和社會公衆發布食物中毒事故的有關信息,包括事故的類型、危害程度、救治情況等,避免引起恐慌和誤解。
(2)嚴格按照有關規定,准確、客觀、公正地發布信息,不得瞞報、謊報、緩報。
5. 调查处理
(1)組織開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,查明事故原因,認定事故責任,提出整改措施和處理意見。
(2)依法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處理,構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。
(四)應急結束
當食物中毒事故得到有效控制,患者得到妥善救治,環境汙染得到消除,社會秩序恢複正常時,經領導小組批准,宣布應急結束。
五、後期處置
(一)善後處理
1. 对中毒患者进行跟踪随访,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,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和心理支持。
2. 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统计,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赔偿和补偿。
3. 对事故中受到影响的就餐人员进行安抚和慰问,消除其心理阴影和不良影响。
(二)總結評估
1.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,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对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,总结经验教训,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。
2. 将总结评估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,为今后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。
六、保障措施
(一)物資保障
配備必要的醫療救治設備、藥品、防護用品等物資,確保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。
(二)資金保障
設立應急處置專項資金,用于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處置、醫療救治、善後處理等工作。
(三)技術保障
加強與醫療機構、科研機構等的合作,建立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置技術支撐體系,提高應急處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。
(四)人員保障
建立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置專業隊伍,加強培訓和演練,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。
七、宣傳培訓與演練
(一)宣傳教育
通過多種形式